CPR2022: 哲学评鉴|Chinese Philosophical Review |
| Journal website | https://cphilpapers-nfjeo.wordpress.com/about/ |
| Submission link | 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cpr2022 |
《哲学评鉴》是实行三盲审稿制的中文哲学期刊,平等对待一切投稿,包括本科生、硕士生的投稿。我们建议审稿人尽可能提供建设性反馈,有助于作者修改论文。
投稿指南
一、限于人力,同一个作者一年内可以最多给《哲学评鉴》投稿四次。但如果您的投稿正在评审过程中,请暂时不要再投稿;《哲学评鉴》一次只接受一篇投稿。(请用email投稿,不再使用easychair) 投稿人在投稿时应提供匿名化处理的投稿论文,建议宋体,五号,1.2倍行距,标注页码,方便审稿人阅读,参考文献需在文末单独列出。
二、在投稿之前,确保论文适合盲审:没有部分或完整地公开发表过(可以是在投某官方期刊、或被录用但尚不会在3个月内刊出),没有在文中透露或暗示任何身份信息(包括暗示自己是教授、留学生、在著名期刊发表过论文,等等)。
三、在投稿之前,确保论文符合学术论文的基本风格和格式。《哲学评鉴》只考虑研究性论文(research articles)和讨论(discussion notes)的投稿。综述和书评暂时只接受邀请稿(如果作者自荐,可先发个人简历给协调人)。论文领域不限,摘要不超过500字,关键词3-5个。关于参考文献,投稿时任何常见的格式(比如MLA)都可以。录用后需要换成本刊要求的格式。关于字数,《哲学评鉴》不作要求,但建议在论题和论证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精简。同时需要注意,文章越长,编委和审稿人对其学术重要性的相应期待和要求也就越高。
四、在录用之前,请作者与编辑助理联系一切稿件相关事宜,不要与责任编辑直接联系,以尽可能避免责任编辑带着偏见处理稿件。
五、收到审稿意见后,如果作者觉得审稿人对自己的论文有粗暴的误解,可逐条详细反驳。如果责任编辑觉得反驳合理,将找第三个审稿人评审。如果作者对第三个审稿人的审稿意见仍然不满,责任编辑将遵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惯例,不再处理,请理解。(注:作者觉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论文,是常见现象。这不一定意味着审稿人对论文有误解,也可能是因为作者表述不清楚,或表述虽然清楚,但没有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六、如果作者在投稿后48小时内没有收到投稿确认信,或者在投稿10个工作日(假期除外)内没有收到初审决定,或者在收到确认信后70工作日(涵盖初审+外审)内没有收到编辑部决定,请及时email联系编辑助理。如果编辑助理在24小时内没有回复,请直接联系协调人。
七、录用之后,请作者按照《哲学评鉴》要求对论文进行校对。 八、以上几条适用于《哲学评鉴》所有编辑和审稿人。责任编辑(每个编辑每次轮值4个月,1年才会轮值一次)在轮值时不得投稿,不能以任何方式处理自己的稿子(每篇录用的稿子都会注明责任编辑的姓名,以防止编辑刊发自己的论文)。
编委会
安冬(浙江大学);程炜(北京大学);樊达(武汉大学);方卫(山西大学);高洁(浙江大学);顾知巍(复旦大学);何宝申(苏州大学);何繁(四川大学);胡星铭(南京大学);蒋运鹏(清华大学);赖长生(上海交通大学);李海超(南京大学);李庭绵(澳门大学);梁亦斌(北京师范大学);刘晓飞(武汉大学);刘玮(中国人民大学);欧阳霄(北京大学);任远(中山大学);施璇(上海社会科学院);孙逸凡(东南大学);唐浩(清华大学);王纬(复旦大学);魏犇群(中国人民大学);吴东颖(中科院哲学所);尹洁(复旦大学);张明君(复旦大学); 张文俊(华南师范大学);张小星(云南大学);张子夏(上海交通大学);赵斌(北京大学);赵海丞(厦门大学);赵新侃(北京大学);郑伟平(厦门大学);周理乾(上海交通大学);
联系方式
zhexuepingjian@outlook.com (主) cphilpapers@gmail.com(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