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CIL2023: 第十四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August 11-31, 2023 |
Submission link | 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gccil2023 |
Abstract registration deadline | April 25, 2023 |
Submission deadline | April 25, 2023 |
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Inquiry Learning,GCCIL)是华人探究学习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Inquiry Learning,CSIL)创立于2010年的大型学术会议,旨在为华人提供在探究学习领域发展与应用的交流及分享平台,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探索、研究、交流与合作,推动探究学习及其教育教学应用实践,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大会同时面向高校及教育科研学术群体和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是学术创新与实践创新兼容整合的高层次会议。大会至今已在两岸四地成功举办十三届,在业内深获好评。第十四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GCCIL2023)将于2023年8月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
聚焦创新导向的跨学科教育、项目化学习等学习形态的日益推广使得探究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日益活跃。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教育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为此,现诚向海内外华人学者、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研究生及教育科技产业界人士征集探究学习论文及作品。所有入选论文与入选作品将收录在大会论文集或作品集中,获奖作品将获得大会颁发的证书。
学术论文
本届论文征稿主要包含十个专题(子会议),各子会议的投稿范围待定(将在会议公众号陆续发布)。
- C1:探究学习机制与活动设计
- 子会议主席:李艳燕,北京师范大学;宿庆,西北师范大学
- C2:智慧课堂与学习创新
- 子会议主席:贾积有,北京大学;欧阳璠,浙江大学
- C3:VR/AR与教育元宇宙
- 子会议主席:宋燕捷,香港教育大学;蔡芸琤,台湾师范大学
- C4:多模态学习分析与跨学科教育评价
- 子会议主席:朱金鑫,香港浸会大学;王冬青,华南师范大学
- C5:信息科技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
- 子会议主席:颜荣泉,台北教育大学;萧显胜,台湾师范大学
- C6:人工智能与科创教育
- 子会议主席:区国良,台湾清华大学;王兴华,青岛大学
- C7:跨学科教育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 子会议主席:韩锡斌,清华大学;孙建文,华中师范大学
- C8:项目式学习与STEM教育的本土化
- 子会议主席:孙丹儿 ,香港教育大学;刘妍,上海交通大学
- C9: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培养
- 子会议主席:吴忭,华东师范大学;江丰光,上海交通大学
- C10:教师跨学科教育能力提升
- 子会议主席:彭俊,澳门城市大学;李锋,华东师范大学
案例作品
- 1.教案(学案)设计
以探究学习的思想为核心,从学生角度出发撰写的教学实施方案。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参赛人员可以自行定义自己的设计形式,但内容应包括两大部分:
(1)探究学习计划。可以包含(但不限与)以下几个方面:①问题情境;②探究目标或任务;③探究过程设计;④探究资源、工具;⑤探究评价设计等内容。
(2)教学实施指南。可以包含(但不限与)以下几个方面:①探究主题缘起、实施思路、特色;②针对学生年龄和年级特点及现实环境与条件,对探究学习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③教师利用的相关资源、工具等内容。
- 2.实践案例
实践案例必须是学生已经完成探究过程,并已获得探究成果的探究学习案例,其内容应包括:(1)探究学习的设计方案;(2)探究学习的实施过程;(3)探究学习的支持资源、工具或环境;(4)探究学习成果;(5)教师反思等几个部分。
其中,"探究学习的实施过程"和"探究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如文本、电子文稿、图片、音频、视频片段、数字故事等。
本次大会将对所有参赛作品以学科分组进行评审,包含文科探究组(包括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地理、人文等学科)、理科探究组(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学科)、其他探究组(包括跨领域、综合类与其它类别学科等)等三个组别。